體驗產品
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,逐漸形成并加強了人與人、人與自然的連接。
原始人步行速度是每小時5公里,白天出去,晚上回到自己的洞穴,那么他的活動半徑就是2.5公里,大致相當于20平方公里的“領土”。
工業(yè)革命后出現的現代交通工具使得空間的連接發(fā)生了革命性的變化。馬切提估計汽車把人的日常直線活動距離擴大了六七倍,在面積上擴張了將近50倍。飛機出現之后,人們在空間上的擴張覆蓋全球,是原始人所無法想象的。加拿大有一個人類學家費里克斯·菲蘭德利指出,地球陸地已經有3%的區(qū)域被停機坪覆蓋,總面積相當于印度,這是人與地球的一種連接點。
人類迄今經歷了六次信息技術革命,它大大推進了人與萬物的連接。語言的產生是人類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,它使得人與人之間可以通過某些共同的信息連接思想、達成共識。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文字、紙張的產生和使用為特征,它使得人與人的連接突破了時空限制。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中發(fā)明了印刷術,使得信息的大規(guī)模復制和傳播成為可能,信息連接的力量也隨之暴漲。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電信傳播技術的發(fā)明為特征的,它實現了不同空間的人們之間的信息直播,于是人們有了“實時通訊”的可能,虛擬世界初現端倪。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中出現了以電子計算機和通訊衛(wèi)星,這使信息的收集、處理、存儲、傳遞、應用等成為可能,機器開始有了類似于人的記憶、思考、決策的能力,這樣人類就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到機器之中,讓它去自主連接其他人或機器,并產生連接的后續(xù)動作,人工智能從此產生。第六次信息技術革命中,互聯網被發(fā)明并廣泛應用,人類開始用全方位和世界建立連接,不僅把人連上,也把機器、程序連接進來,人們開始習慣同時游走在自然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。
今天的互聯網已經聯接了大約100 億到150 億設備,但根據思科公司的估計,這只占目前全球實物的不到1%,余下的超過99% 的實物尚未實現互聯。如果細化到每個人,平均有大約200 件實物可以實現聯接。可以想象,當未來人類的一切事物都與互聯網相連時,將會是怎樣一個偉大革命!
萬物的連接不僅是為了信息連接,而且還是為了徹底顛覆傳統(tǒng)的生產、經營、管理活動,讓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優(yōu)化和實現。
注:本文摘自由致遠協同研究院出版的《協同+工作革命》一書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另外,欲進一步探討、了解協同oa軟件,請撥打免費電話:4007003322.